10月14日至15日,,音樂劇《三星堆》在成都迎來首演,。演出時間和空間都距離三星堆遺址比較遠,3000年,、60公里,。但對臺上的演員和臺下的觀眾來說,這一眼,,可跨越時空。
音樂劇講述了古蜀國與現(xiàn)代兩個不同時空交錯進行的故事,。古蜀人與考古學家在同一片土地上,,盡管有著迥異的時代、環(huán)境與事業(yè),,但從未改變的,,是對未知的探索、對情感的追尋,。
作為“走進三星堆,,讀懂中華文明”全球推廣項目之一,音樂劇《三星堆》從一開始就有著向世界講好三星堆故事的使命,。從主創(chuàng)團隊來看,,這部劇的國際性就可見一斑。
導演湯姆·薩瑟蘭曾獲“倫敦西區(qū)最佳導演獎”,,執(zhí)導過“托尼獎”音樂劇《泰坦尼克號》等作品,。他執(zhí)導的《三星堆》,致力于在視覺上沉浸式還原“古蜀王朝”的風采,,以三星堆遺址為背景,,連接古蜀與現(xiàn)代,讓觀眾在劇場里宛如置身考古現(xiàn)場,,身臨其境地欣賞燦爛文明曾經(jīng)的模樣,。

音樂劇《三星堆》劇照。劇組供圖
舞美設(shè)計摩根·拉知,,曾獲2018年英國戲劇獎最佳設(shè)計獎和4次奧利弗獎,。在本劇中,舞美團隊不僅在色彩和道具上還原青銅王朝的輝煌,,還通過200余臺電腦燈,,打造不同場景的光影效果。觀眾還得以首次在音樂劇舞臺上,,一次性看到青銅大立人,、青銅大面具、青銅神樹等三星堆代表性文物的復刻版,。
需要強調(diào)的是,,國際性不是“外國性”,,而是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?!度嵌选芬魳房偙O(jiān)胡小鷗通過塤,、編鐘、古琴,、嗩吶等傳統(tǒng)樂器,,營造古蜀時空的聽覺意境,配合現(xiàn)代時空的電子音樂及合成器,,表達了對三星堆文化連結(jié)遠古與未來的思考,。
曾為《只此青綠》《永不消逝的電波》等劇設(shè)計服裝的陽東霖,為《三星堆》操刀服裝設(shè)計,。在面料上盡可能貼近青銅時代的粗糙感和顆粒感,,在紋樣上則還原古蜀圖騰,虛實結(jié)合,,體現(xiàn)古蜀子民野蠻生長的生命張力,。
音樂劇《三星堆》可以稱得上一場“視覺盛宴”,但若要讓世界“讀懂”,,不止于此,。費孝通先生總結(jié)過一句話——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,美美與共,,天下大同”,作為處理不同文化關(guān)系的箴言,。如果說對視覺美的極致追求,,能讓世界觀眾看到三星堆文化獨特的魅力,那么,,對情感的共鳴則能讓人類獲得共通的語言,。
劇中,無論在古蜀還是現(xiàn)代,,父親與女兒之間的感情都是一條明線:巫祝與女兒,,考古學家與女兒,最終都消解誤會,,獲得最真摯的親情,。另一條線索則是人類對自身的發(fā)現(xiàn):古蜀人在天地間抗爭求生,當古人對“人”的能量信任勝過對“神”,,文明就緩緩進入了下一個階段,;考古學家在短暫的一生中追溯漫長的歷史,可以說是“匠人精神”,,更是作為人的堅持,。
就像劇中所說,,“凡人的快樂來源于未知”。三星堆文化留給歷史的背影是神秘的,、浩大的,;但別忘了,三星堆的過去是普通人創(chuàng)造的,,三星堆的今天與未來,,是普通人發(fā)現(xiàn)與繼承的。當親情,、夢想,、普通人等關(guān)鍵詞糅合在一起,一個世界觀眾都能“聽懂”的故事就誕生了,。
有了故事,還得有講故事的方式,,音樂劇是一個好選擇,。這一近年來深受年輕人喜愛的藝術(shù)形式,經(jīng)過20年的發(fā)展,,從引進經(jīng)典劇目,,到改編中文版,再到創(chuàng)作原創(chuàng)劇目,,音樂劇從“舶來品”完成了“本土化”,,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絕佳載體。這一點,,《三星堆》不是個例,。早在2005年,中國最早的一批原創(chuàng)音樂劇中,,《金沙》就講述了“金”與“沙”跨越3000年的愛情,,再現(xiàn)古蜀王都的恢弘。
音樂劇《三星堆》的幸運之處在于,,它的創(chuàng)作有了更多考古發(fā)現(xiàn)的支撐,。2021年,在時隔30多年之后,,三星堆遺址新發(fā)現(xiàn)6個“祭祀坑”,,出土大量精美文物。一切三星堆文化的衍生,,基礎(chǔ)都在考古工作者腳下的這片土地上,。

音樂劇《三星堆》劇照。劇組供圖
更幸運的是,,音樂劇《三星堆》遇到了能讀懂它的觀眾,。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(guān)注考古,、關(guān)注中華文明的童年。成都站演出結(jié)束后,,音樂劇《三星堆》還將前往深圳,、廣州、北京等地巡演,。
三星堆文化開始衰落后,,另一支與其文化面貌一脈相承的考古學文化遺存悄然興起,那就是距今約2700年的金沙文化,。巧合的是,,2011年,青年作曲家胡小鷗就曾以金沙遺址為靈感,,創(chuàng)作多媒體弦樂四重奏《金沙·找魂》,,由新加坡藝術(shù)家演繹,以現(xiàn)代音樂娓娓道來金沙歷史,。
胡小鷗自述,,2007年曾陪同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尼爾·蓋曼參觀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,當他看到太陽神鳥的金飾后,,說這是超現(xiàn)代風格的作品,。這句話印在胡小鷗腦海中,讓他覺得,,遠古的歷史和超現(xiàn)代的造型,,本身就是最好的故事和創(chuàng)作的源泉。
在音樂劇《三星堆》首演的劇場大廳,,立著一些海報,,以有趣的視角重新“認識”三星堆。比如,,一件陶器神似火鍋,,“你要清湯鍋還是麻辣鍋”;青銅神樹則被譽為“身高擔當”,、三星堆的“顏值最高峰”,。這是戲謔,也未嘗不是另一種現(xiàn)代理解,。
三星堆文化還能有多少種打開方式,?目前已知的消息是,電影,、綜藝,、繪本、展覽、游戲……古蜀人自己也沒想到,,自己在3000年后會成為“頂流”,。
事實上,三星堆文化從一開始就是懂得“交流”的,??脊虐l(fā)現(xiàn)證明,三星堆的尊的制作技術(shù),,來自中原,;鑲嵌有綠松石的銅牌,以及玉鬲,、玉璋等玉器,,受中原二里頭文化的影響;琮則受到西北的齊家琮和東南的良渚琮的影響……
在某種程度上,,三星堆文化仍在延續(xù),。這一次,它的“朋友圈”將從中國走向世界,。
(來源:中國青年報客戶端)
[編輯:趙孝蕾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