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 丁德令
6月22日清晨7時,,79歲的趙乃堂像往常一樣,來到黎城縣黃崖洞烈士陵園,,他拿出一條毛巾,,輕輕擦拭墓碑上的灰塵。陽光照在老人身上,盡管年邁的他,,雙手不禁顫抖,,但擦得十分仔細。
趙乃堂是黎城縣西井鎮(zhèn)巖頭嶺村村民,,小時候他經(jīng)常聽大人們講述黃崖洞保衛(wèi)戰(zhàn)的故事,,他的父親也是這段歷史的參與者,耳濡目染下,,他被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深深觸動,。1991年,當黃崖洞烈士陵園需要人看護時,,他毫不猶豫地來到這里,,當起了義務(wù)守陵人。
“找不到烈士親屬,,我就是他們的親人,。”一句承諾,33年的守護,,趙乃堂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烈士的崇敬和緬懷,。2023年12月,趙乃堂被評為第八屆長治誠實守信道德模范,。
33年默默守護44位烈士
夏至時節(jié),,蒼松翠柏掩映下的烈士陵園莊嚴肅穆,黃崖洞保衛(wèi)戰(zhàn)殉國烈士紀念塔巍峨高聳,,每一處紅色歷史遺存都默默地訴說著那段戰(zhàn)火紛飛,、奮勇抗爭的歷史,44位烈士長眠于此,。
“1939年,,八路軍來黃崖洞修建兵工廠,需要當?shù)厝藥椭?,父親和叔伯們參與了兵工廠的建設(shè),。在黃崖洞保衛(wèi)戰(zhàn)期間,父親還為八路軍運送糧食和武器彈藥,、打掃戰(zhàn)場,。”趙乃堂出生于1945年,從小就聽父親講八路軍的故事,。
1964年,,19歲的趙乃堂報名參加了民兵,因表現(xiàn)突出擔任了村里的民兵連長,。當時,,趙乃堂經(jīng)常上山去烈士墓前祭掃,,每每看到當年的兵工廠遺址和烈士墓碑,想起父親講的那些故事,,趙乃堂總想著為烈士們做些什么,。
1991年,黃崖洞烈士陵園需要一位守陵人,,趙乃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,。烈士陵園對面沿崖壁修建的一排老屋是當年八路軍戰(zhàn)士的營房,現(xiàn)在是趙乃堂的住所,,他一直沒有成家,,也沒有子女。“把墓守好,,把烈士看好,。”為了這句承諾,趙乃堂默默守護了33年,。
擦拭墓碑守護英烈榮光
自從擔負起守護英烈的重任,,趙乃堂每天都會清掃墓地,讓這片莊嚴肅穆的土地時刻保持整潔,。“在國家危難之時,,烈士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,我們應該感謝他們,,守護好他們,。”趙乃堂堅定地說。
33年來,,趙乃堂無數(shù)次為烈士墓拔草添土,、擦拭墓碑,老人默默地做著這一切,,心中裝著的是對英烈們的無限敬仰。每年清明節(jié),,老人都會清理雜草,、清掃落葉、添置新土,,祭奠英魂,。
不僅如此,當遇到刮風下雨天,,即使是深更半夜,,趙乃堂也會來到陵園巡查,看看樹木有沒有倒伏,。在趙乃堂的守護下,,陵園鮮見雜草,碑上不積灰塵,放眼望去整潔肅穆,。
讓革命精神接續(xù)傳承
多年的守陵工作,,讓趙乃堂熟悉這里的一草一木,熟悉陵園里烈士們的故事,。有參訪者前來時,,趙乃堂就擔任義務(wù)講解員,講述烈士的英勇事跡,,帶著大家向英雄鞠躬致敬,。
“如今,44位烈士中除了一位是長治人,,其他烈士已經(jīng)找不到親人了,,但我就是他們的親人。”趙乃堂說,,只要自己還能動,,就要在烈士陵園守一天,把英雄的事跡傳頌下去,,就是他最大的心愿,。
隨著時光流逝,趙乃堂發(fā)現(xiàn)墓碑上的字越來越模糊,,他心里特別著急,,多次向相關(guān)部門反映此事,黃崖洞景區(qū)也為墓碑罩上了防風化的透明罩,。即便如此,,墓碑還是難抵歲月侵蝕,趙乃堂希望能給烈士們豎起新碑,,烈士的名字不應該被遺忘,。
33年來,趙乃堂在平凡的堅守中書寫偉大,,在樸實的擔當中演繹奉獻,,他所守護的不僅僅是烈士們的安息之地,更是革命精神的血脈相承,。
(來源:上黨晚報)
[編輯:宋卓清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