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山西新聞6月18日電 看鄉(xiāng)村振興、聽廉潔故事,、品非遺文化……這里是入選“中國美麗休閑鄉(xiāng)村”的太原市小店區(qū)劉家堡村,。
游王瓊故里聽廉潔故事
劉家堡村歷史悠久,文化深厚,。因后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筑堡屯兵而得名,,后因明代重臣王瓊而聲名鵲起。這里也是中國最早的王姓族發(fā)源地,。王瓊歷經(jīng)成化,、弘治、正德,、嘉靖4位皇帝,,曾任戶部尚書、兵部尚書,、吏部尚書,,是一位剛正不阿、廉潔清正的官員,,治理漕運,,平定宸濠叛亂,任人唯賢,,重用王陽明,,為守護西北立下赫赫戰(zhàn)功。是與張居正,、于謙齊名的明朝三大重臣之一,。

小店區(qū)將區(qū)域豐富的歷史資源、名人資源與時代精神有機融合,,精心修復王瓊故居,,在這里能夠了解王瓊的家譜、家訓以及王瓊后人的情況,,追溯這位歷史名人的廉政足跡,,激發(fā)大家在各自崗位上更加廉潔自律,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,。
嘆晉韻春秋賞包羅萬象
在劉家堡村南大街有一處“晉韻春秋百年文史展示館”,,館內(nèi)珍藏的史料、圖片,、照片和實物,,仿佛是一幅歷史深度與文化廣度交織成的豐富多彩的畫卷。包羅萬象的老物件展示了從清末的衰微,、民國的建立,、抗日戰(zhàn)爭與解放戰(zhàn)爭的烽火,、開國大典的盛況、抗美援朝的英勇,,直至改革開放后人民生活日益走上小康的百年歷程,。

該館館長武俊文,是一位對歷史充滿熱愛的收藏家,,他的足跡遍布全國22個省份,,持續(xù)20余年不懈追求和收藏,帶回近萬件珍貴的藏品,,每一件都承載著歷史的重量和故事,。
“這個雪花膏我家也有”“這是走西口時馬兒背上的糧食袋子”,館內(nèi)的老物件喚醒了觀者對往昔歲月的集體記憶,。這些歷史的見證讓人心生敬佩,,同時也讓參觀者更加珍惜當下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。
品非遺花饃享“蒸蒸”日上
走在劉家堡村非遺文化一條街,,會看到一個個閑置的院落已經(jīng)被打造成文化味兒十足的非遺小院,,非遺項目與田園風光深度融合,讓這個村莊煥發(fā)出了新的生命力,。

走進非遺花饃館,,氤氳裊裊、面香撲鼻,,一個個色彩斑斕、造型各異的花饃,,讓人眼花繚亂,。“哇,這么大的石榴也是用面做的嗎,?”其中一件巨型石榴造型的花饃吸引著來訪者,。
花饃是山西傳統(tǒng)面食之一,擁有一千多年歷史,,其制作工藝源遠流長,。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與進步,花饃不再是單純的美食,,還被賦予時代的文化內(nèi)涵,,被評為國家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。
揉,、搓,、捏、拽,、點……一個個普通的面團在非遺花饃老師的巧手揉捏下,,搖身變成造型獨特的藝術(shù)品,,隨著層層蒸汽,香噴噴,、熱騰騰的花饃從蒸箱端出,,香氣撲鼻而來,而其獨特的口感和香甜的味道更是令人難忘,。
觀大漆之美悟兼容并包
“梅藝漆坊”是一個傳承金漆鑲嵌技藝的非遺小院,,在這里,目之所及,,一只碗,、一雙筷、一個梳妝匣,,或是一幅畫,、一件瓷器、一條色彩斑斕的絲巾——每一件作品背后都傳遞著金漆鑲嵌工藝傳承人郭喜梅賦予的靈魂,、賦予大漆的語言,。來訪者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大師的精湛工藝,還能跟著大師親身體驗漆藝的博大精深,。

大漆又名天然漆,、生漆、土漆,、國漆,,故泛稱中國漆,是割開漆樹樹皮,,從韌皮內(nèi)流出的一種白色黏性乳液加工后制成的涂料,,接觸空氣后氧化成褐色。由于漆樹的產(chǎn)漆量非常少,,有“百里千刀一斤漆”的說法,,大漆也就顯得更加珍貴。
漆藝的最終呈現(xiàn)形式也多種多樣,,器型,、包包、絲巾,、T恤等等,,每樣作品都很大氣,可做平常穿搭,,同時也是藝術(shù)品,。參觀的游客說,對標到當今的生活和工作,我們也應(yīng)該學習“大漆精神”,,學習它的兼容并包和參差多態(tài),。
尋領(lǐng)袖風采傳紅色基因
在劉家堡村有一座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紅色教育場館——王保旺紅色書畫館,。在這座400平方米的展館內(nèi),珍藏著王保旺老師精心創(chuàng)作的百余幅領(lǐng)袖肖像繪畫和書法作品,,每一筆每一劃都透露出對領(lǐng)袖的敬仰和對紅色文化的熱愛。
現(xiàn)年80歲的王保旺是王瓊的第二十一世后人,,自幼對書畫藝術(shù)情有獨鐘,。他從一個普通的農(nóng)村孩子成長為備受贊譽的草根書法家,多次榮獲全國性的書畫大獎,,贏得了書畫界的廣泛認可和尊敬,。
王保旺畫一輩子只專注于一件事情,他的成長歷程和對藝術(shù)堅持不懈的追求,,深深打動著來訪者,。

劉家堡村推動文旅小鎮(zhèn)建設(shè),,打造美麗鄉(xiāng)村新名片,在鄉(xiāng)村振興道路上不懈努力,,并取得了顯著成果,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賓客來探訪“文旅小鎮(zhèn)”,,在這里親眼見證劉家堡 “鄉(xiāng)村振興”的生動實踐,,傾聽廉潔奉公王瓊的感人事跡,深入體驗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的魅力,,充分感受新時代農(nóng)村的蓬勃生機與文化底蘊。
(來源:中新網(wǎng))
[編輯:趙孝蕾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