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文化的力量,,或者我們稱之為構成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,總是‘潤物細無聲’地融入經(jīng)濟力量,、政治力量,、社會力量之中。”2005年8月12日,,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日報《之江新語》專欄中寫下這樣一段話,。
文化關乎國本、國運,,一個國家,、一個民族的強盛,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,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,習近平總書記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,推動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(yè)取得歷史性成就,,意識形態(tài)領域形勢發(fā)生全局性,、根本性轉(zhuǎn)變,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,、精神面貌更加奮發(fā)昂揚,。
2023年10月7日至8日,一場重要會議——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,。會議最重要的成果,,就是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。
在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今天,,我們從習近平文化思想中,,可以讀懂什么?《時政微觀察》為你解讀,。
“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(fā)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,,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、同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,。”
幾個月前,,在文化傳承發(fā)展座談會上,,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“兩個結合”的重大意義,指出“‘兩個結合’是我們?nèi)〉贸晒Φ淖畲蠓▽?rdquo;,。
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,,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,也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,。“兩個結合”意味著不僅要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運用條件融會貫通,,還要對中國實際和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了然于胸、運用自如,。

△2023年6月1日,,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文化傳承發(fā)展座談會前,到中國國家版本館考察,。
“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,,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?如果不是中國特色,,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,?”2021年3月22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園的一番話,,揭示出“堅定文化自信,,是事關國運興衰、事關文化安全,、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”,。
文化自信,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(diào),,并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,。聚焦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,總書記鮮明提出一系列重大創(chuàng)新理論——
提出堅定文化自信,,并將其和道路自信,、理論自信、制度自信并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“四個自信”,;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(fā)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,;著眼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,明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“舉旗幟,、聚民心,、育新人、興文化,、展形象”的使命任務等,。
中共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教授洪向華在接受《時政微觀察》采訪時表示,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,,還充分運用,、繼承了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寶貴資源,并使之持續(xù)生長,,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,。
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,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(guī)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,,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,、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,并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展現(xiàn)出了強大偉力,。
實踐的力量
在文化傳承發(fā)展座談會上,,習近平總書記對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出明確要求:堅定文化自信,秉持開放包容,,堅持守正創(chuàng)新,。
這次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,總書記再次強調(diào)這一要求,,并對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如何展現(xiàn)新氣象新作為,,提出了“七個著力”。
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,,事關國家長治久安,,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從2018年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以“九個堅持”概括宣傳思想工作的規(guī)律性認識,,到黨的二十大從五個方面重點部署文化建設工作,,再到“七個著力”的重要要求……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,既有認識論又有方法論,,既有宏觀層面的整體指導,,又有具體層面的實踐路徑。
剛剛落幕的杭州亞運會上,,從吉祥物“江南憶”,、會徽“潮涌”、獎牌“湖山”,,到洋溢江南韻味的亞運場館,,從亞運村“文化小屋”的非遺體驗,到累計推出30條城市采風路線……傳統(tǒng)文化底蘊匯聚成“中國式浪漫”,,傳遞著泱泱大國的文化自信與時代內(nèi)涵,。
透過北京冬奧會、中非合作論壇,、上海進博會,、亞洲文明對話大會……一個亙古亙今、日新月異的中國,,展現(xiàn)在世界面前,。

△2023年10月8日,,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閉幕,。
實踐充分表明,,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(chuàng)新和突破,,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,,明體達用,、體用貫通,,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,。
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還指出,,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一個不斷展開的、開放式的思想體系,,必將隨著實踐深入不斷豐富發(fā)展,。
洪向華教授認為,“不斷展開的,、開放式的思想體系”,,體現(xiàn)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實踐性。習近平文化思想會隨著時代發(fā)展與實踐深化而不斷發(fā)展和深化,,并以此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,,得出符合客觀規(guī)律的科學認識,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,,進而更好地指導中國實踐,。
“中華文化博大精深,我本人也是一個中華文化的熱烈擁護者,、忠實學習者,。”
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并將其視為“中華民族的根和魂”,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,總書記的“文化足跡”遍及全國,考察文化遺產(chǎn),,探尋文明根脈,。

△2022年10月28日,,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市殷墟博物館考察,。
2022年10月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安陽殷墟遺址,。步入殷墟博物館,,觀摩青銅器、玉器,、甲骨文等文物,,總書記點明此行深意:“殷墟我向往已久,,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,,古為今用,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(xiàn)代文明提供借鑒,。”
到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山西平遙古城調(diào)研,,強調(diào)要“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”;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,、中國歷史研究院,,從對歷史的思考中汲取走向未來的智慧……

△福建南平武夷山朱熹園
福建武夷山朱熹園,在印有朱子名句“國以民為本,,社稷亦為民而立”的墻前,,習近平總書記駐足良久。他多次引用這句古語,,回答“為了誰”這個根本命題,。
為了“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”,,他帶領我們?nèi)娼ǔ尚】瞪鐣?;為?ldquo;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,幼有所長,,矜寡孤獨廢疾者,皆有所養(yǎng)”,,他推進改革,,讓發(fā)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;因為“奉法者強則國強,,奉法者弱則國弱”,,他提出全面依法治國;因為“鋤一害而眾苗成,,刑一惡而萬民悅”,,他號召全面從嚴治黨……
“受命以來,夙夜憂嘆,,恐托付不效,。”他曾引用諸葛亮的《出師表》表達自己的心情。
“5000年的歷史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,。認清了5000年,,我們就會自然地形成民族自豪感,、民族自尊心。所謂‘腹有詩書氣自華’,,文化自信的底蘊,、底氣也是這么形成的。了解鴉片戰(zhàn)爭以后中華民族的屈辱史,,我們才能更深刻理解現(xiàn)在中國人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烈愿望,。”2019年12月,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,,習近平主席來到濠江中學,,與同學們談古論今。
古與今,、回顧與展望,,文化猶如一條紐帶,,連接了過去和未來,,傳承了悠久的歷史文明與樸素的現(xiàn)實奮斗,。
從習近平文化思想中,,我們不僅體會到了加強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,,更加感受到了大國領袖的人格力量,。正如多年前,習近平在一篇序文里寫道:
“今天,,我們踏著來自歷史的河流,,受著一方百姓的期許,理應負起使命,,至誠奉獻,,讓我們的文化綿延不絕,讓我們的創(chuàng)造生生不息,。”

△2023年9月23日,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同出席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合影留念,。
思想與時俱進,,文化代代傳承。
習近平經(jīng)濟思想,、法治思想,、生態(tài)文明思想、強軍思想、外交思想,、文化思想…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(fā)展,,照亮民族復興的前行之路。
新征程上,,我們深刻領悟“兩個確立”的決定性意義,,增強“四個意識”、堅定“四個自信”,、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,,我們的事業(yè)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,,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,,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,。
(來源:新華網(wǎng))
[編輯:趙孝蕾]
|